首页

夫妻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9 18:45:29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61494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 (施红 朱晓颖)学习挑粽叶包粽子、碾香料制香囊、尝试汉服妆造……28日,“同乡共井·寻味秦淮——华裔新食代”端午传统美食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举行,近20名在南京各高校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在南京过端午节,通常包的粽子有四角粽、三角粽、异形粽等。大家先捏起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再选择甜口或咸口的馅料塞入其中、压实,用粽叶将口封住,用绳子把粽子扎紧。”当天,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向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习俗,并手把手教学生们包粽子。

  在制作香囊、汉服妆造体验环节,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艾草、陈皮、薄荷、茉莉、玫瑰、薰衣草等原料放入研磨器里,进行手工研磨,将磨好的香料装进香囊里;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女生们盘起不同造型的中式发髻,佩戴上流苏珠钗,换上汉服,体验中式美学与浪漫。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雷家悦告诉记者,曾祖父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是家族中的华裔第四代。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端午节有吃娘惹粽的习俗。和南京的粽子不同,娘惹粽的颜色是类似青花瓷的蓝色。“这次在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尝试本地粽子的味道,这样的体验很有趣,感受到犹如家庭亲情的温暖。”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表示,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为此一同到访六朝古都南京,进入高校求学。此次第一次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佩戴发簪的经历让她们难忘。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市秦淮区台办主任、侨办主任江颖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希望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文化体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实践者、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当日,参与体验活动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获颁相关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七届进博会】马达加斯加留学生在进博会寻找家乡味道

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统筹海区海上执法力量,强化巡逻管控,严格落实伏季休渔措施,严肃查处国内渔船非法捕捞行为,严厉打击外籍渔船侵渔侵权,营造伏季休渔执法初始即严的高压管控态势。任务舰艇“应出尽出”提升巡航密度,共部署海警执法舰艇1457艘次、航空器34架次,渔政船艇240艘次,查办涉渔案件32起(刑事案件7起、行政案件25起)、没收渔获26926.6公斤、查扣涉案船舶97艘。累计驱离外籍渔船138艘次、登检14艘,抓扣1艘10人。

拓展重大活动保障数字化应用场景 第七届进博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再升级

作为知名的“网红城市”,重庆凭借“魔幻”出圈,依靠“宠粉”吸睛。该如何保持当下旅游热度“长红”?怎样把“流量”变为“留量”?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重庆文旅找到答案:“文旅+百业”。即通过培育“文旅+商贸”“文旅+演艺”“文旅+科创”“文旅+体育”等,实现“文旅+百业”融合发展业态,把网络传播流量转化为产业发展增量。

(八闽千姿)在福州沈葆桢故居追寻两岸往事

福建永定11月15日电 (黄秋萍 张建炜)稻浪金波万里绵,又“稻”一年丰收季。日前,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山镇的八千余亩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过处,稻香扑鼻,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金色稻浪不时翻滚,美不胜收。线条分明的金黄稻田与青山绿水、美丽村庄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田园画卷。

金庸诞辰百年:大侠与南开的缘分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杨淑芬表示,12月属于传统旅游旺季,中国内地民众喜欢来港感受圣诞气氛,相信恢复“一签多行”能带动整体消费,振兴旅游、饮食等行业。香港旅游业已准备相应策略,包括推出半日深度游的产品,预期将具有吸引力。

东盟媒体看桂林:冀将桂林生态保护经验传播给各国民众

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的第一个比赛日恰逢中秋佳节,但原本晚上7点正式开始的比赛,不少观众在5点刚过不久就已经聚集在“大莲花”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